一、概況:
中西醫結合外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和博士后流動站,中西醫結合臨床碩士、博士授權點,特別是經過“211”工程建設,科研、教學和醫療水平都有明顯地提高,促進了學科的發展。
中西醫結合外科原為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普通外科,由于“211工程”學科建設和發展的需要,于1998
年經天津市教衛委及天津市衛生局批準由我院普通外科分出,成立獨立科室并且命名為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中西醫結合外科。建科后,學科帶頭人我國著名中西醫結合專家、工程院院士吳咸中教授親自指導科室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并指導建立了天津市胃腸動力檢測中心和中西醫結合臨床外科實驗室,F有實驗室大型儀器設備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細胞膜片鉗、多道生理儀、PCR儀、CO2培養箱冷、凍切片機、低溫超速離心機、細胞立體成像儀、透光法動力靜脈去除系統等32臺,價值人民幣660萬元。
二、人員組成
建科后齊清會教授任科主任,薛承銳教授任科副主任。自2003年2月23日起由薛承銳教授負責科室全面工作至今。
現已退休的老專家許樹樸主任
...(查看科室全部簡介)
醫師、韓耀輝主任醫師和王厚敏主任醫師對于科室創建初期的各項工作發揮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中西醫結合外科現有各級醫師17名,其中教授、主任醫師3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4名,主治醫師5名,住院醫師5名,6名醫師具有醫學博士學位,6名醫師具有醫學碩士學位。
三、醫療技術
在吳咸中院士的帶領下,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中西醫結合外科不斷發展擴大,目前科室的醫療技術力量雄厚,對于普通外科疾病如胃、十二指腸潰瘍、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膽石癥、急慢性胰腺炎、腸梗阻、甲狀腺疾病、各種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具有豐富經驗。特別是善于應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腹部外科各類急腹癥和消化道惡性腫瘤,大大地提高了臨床療效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2002年以來,積極開展新技術引進,如胰腺腫瘤根治、人造血管移植高難度手術,已經完成此類手術48例,大大地提高了胰腺腫瘤的切除率和患者的生存率;新引進大隱靜脈旋切技術,已經完成66例手術,手術后效果良好,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與核醫學科合作開展晚期腫瘤手術切除暨放射性粒子植入術36例,明顯地緩解了腫瘤復發,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也得到廣大患者和家屬的支持和好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上述新技術均已被批準為天津市衛生局系統引進應用新技術填補空白項目。
2005年全年接待門診病人13950例,病房收治各類病人共1255例,其中胃腸疾病308例,肝膽疾病158例、胰腺疾病62例、乳腺疾病108例、甲狀腺疾病96例、周圍血管疾病36例、外傷24例、腫瘤化療316例、其他147例。住院患者平均年齡58.6歲,具有合并病的占38%,死亡12例,均為晚期腫瘤和高齡重癥合并癥患者。
“211工程”建設以來,中西醫結合外科已經從單純的臨床治療研究轉向機理研究、危重癥的攻關和中藥機理研究,許多領域的研究已經深入到細胞、分子和基因水平,臨床與基礎研究手段、方法、思路與成果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四、教學和科研
科室的臨床與基礎研究相結合的學術梯隊業已形成,現有博士研究生導師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人,科室教學科研骨干都由獲得博士碩士學位的中青年醫師組成,是一批基礎扎實、勤奮學習、有培養前途的青年學術后備力量。每年承擔大量的臨床教學任務,其中為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五年制、七年制學生和中西醫結合國際學院學生授課、見習和臨床實習工作。培養新畢業輪轉醫生和進修醫生。指導碩士、博士研究工作等。近年來,已經畢業碩士研究生60人,博士研究生12人。
建科以來,已經發表學術論文128篇,組織全國學術會議2次,參加全國專業學術會議大會發言40人次。獲得省部級獎勵10項、局級獎勵6項,目前承擔國家級課題1項,省市級課題2項,已獲得科研經費120萬元,完成成果鑒定6項,天津市衛生局系統引進應用新技術填補空白項目5項,科室QC小組獲2005年度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和2006年度天津市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稱號。
五、對外交流
我科與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消化外科、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Irvine醫學中心、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實驗外科以及日本久留米大學第一外科開展不定期的學術交流。
六、發展方向
中西醫結合外科在現有研究成果基礎上,將繼續開展腹部重大疾病特別是難治性疾病的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降低急性重型胰腺炎的死亡率、提高難治性膽道疾病的治愈率、延長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的生存時間和提高生活質量,使這些疾病的療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運用中西醫結合技術繼續探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基礎及臨床研究,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過程中機體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的變化及發展進程,提高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療效。繼續中藥的有效成分對胃腸平滑肌細胞運動信號轉導作用機理的研究,從細胞分子信息學的角度研究中藥治療胃腸動力障礙疾病的機理,提高臨床療效。
(隱藏科室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