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況:
總醫院兒科于1946年由畢金釗等一批著名兒科專家創立,當時匯集了齊魯醫學院、北京醫學院、安徽醫學院,南京中央大學等全國各地的醫學優秀人才。1950年后又從全國各大醫學院校吸引了一批專業人才充實兒科隊伍,而后市衛生局又從我科抽調2名骨干力量籌建了天津兒童醫院,并陸續選派專家組建其他各大醫院兒科。兒科每年接收數名全國各地高齡兒科醫師進修學習,目前這些醫
師已成為各醫院的骨干力量和學術帶頭人?傖t院兒科不僅是天津兒科專業的發源地,同時也是培養兒科醫師的搖籃。1969年兒科10余名著名專家志愿參加6.26醫療隊分赴寧夏和廣西支援貧困地區的醫療工作。70年代,又有多批新生力量充實兒科隊伍。1989年兒科病房遷入主樓新病區,設有普通病房和新生兒病房。1999年兒科門急癥搬入新門診大樓,使兒科病人的就診條件和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1994年為了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滿足兒科病人的需求,利用瑞士資助的先進設備組建了兒科NICU,迄今收治了數千例危重新生患兒,同時大大提高了兒科知名度。2005年兒科病房遷入外科新樓,條件得到很大改善,病區內不但醫療設施齊備,而且安靜明亮舒適,陪伴條件優越,加上雄厚的醫療隊伍和先進的醫療技術,使兒科名列全市前茅。目前兒科有醫護人員60余人,其中正高級職稱醫師8人,副高級職稱6人,主治醫師8人,住院醫師4人,在國外讀博士后1
...(查看科室全部簡介)
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4人,現有博士2人,碩士6人。已畢業碩士研究生39人,現我科在學博士1人,碩士3人。兒科于1987年曾獲衛生部全國衛生文明建設先進集體稱號。歷屆科主任為畢金釗、李寶愛、黃宏海、葉大勛、田迎春、初桂蘭。
二 醫療技術
自20世紀40年代建院以來兒科已發展成為天津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內、外、婦、兒四大重點科室之一,多年來,兒科對小兒內科各種疾病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我市乃至全國享有較高的聲譽,經過幾十年的建設,發展成為集兒童醫療、保健、科研、教學于一體實力雄厚的學科。兒科門診設有普通門診、專家門診,保。òㄖ橇y定、注意力測定、微量元素測定、心理咨詢等)、心臟、內分泌(包括肥胖、身材矮小、甲狀腺疾病、糖尿病等)、腎臟、消化、哮喘(包括過敏原測定、脫敏治療)及新生兒等?崎T診(均為副主任醫師以上人員出診);急診24小時對外應診,擁有可容納數十人輸液的觀察室(內設必要的搶救設施,并有彩電供患兒欣賞)。兒科病房位于新外科大樓的11層B區,新病區擴大了病房空間,環境符合國家和衛生部的要求,分設新生兒病房和普通兒科病房,利于控制院內感染,并達到保護性隔離。普通病房外設有寬敞明亮的陽光室,為患兒提供了活動共享空間。為適應當前家屬需求,雙人間和單人間內均設有陪伴床位。特別是新生兒病房擁有先進的診療、搶救、監護設備,配備有國際一流的進口暖箱,對于早產兒、極低體重兒、先天性代謝性疾病、新生兒窒息、多臟器功能損傷綜合征、及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治達到了先進水平。兒科設有與醫療、實驗研究相關的兒科實驗室,開展內分泌及遺傳、代謝疾病的研究,診治了大量罕見病和疑難癥。兒科診治疾病囊括了小兒內科的各個系統,在兒科內分泌疾病方面幾十年來診治了大量的內分泌病人,例如: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低下、性早熟、肥胖、生長發育遲緩等疾病,在天津市具有較強的實力和一定的聲望。兒科高質量的醫療服務贏得了廣大患者的信賴,前來就診的病員覆蓋本市及我國北方地區。兒科還擁有一支技術過硬的高素質的、精心服務于兒童的專業護理隊伍。
三 科學研究
建科至80年代,發表論文30余篇,李寶愛主任承擔了衛生部的智力低下病因的研究課題,并率先在全國開展新生兒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篩查,目前衛生部已將此項工作列為新生兒的常規篩查項目,為優生優育和兒童健康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并參加全國苯丙酮尿癥的篩查工作。劉玉枝主任開展了小兒中西醫結合治療和小兒常見病毒性疾病的病原學課題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并發表論文數篇。80年代后,科研課題和發表論文的質量和數量劇增,田迎春主任的小兒顱內疾病CT表現的研究,與張秋楓共同開展的小兒腎小球疾病發病機制的研究成果,均在中華醫學雜志、天津醫藥雜志發表。葉大勛、馬咸成、劉戈力、楊菁巖等人的關于天津市青春期發育調查和甲狀腺疾病的HLADQ市科委課題通過成果鑒定,并撰寫論文數篇分別在中華兒科雜志、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等雜志發表。楊菁巖主任發表在中華兒科雜志的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篩查的論文被SCI收錄。初桂蘭教授關于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神經損傷相關分子機制探討及臨床干預的研究” ,通過市級成果鑒定并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預防性應用表面活性劑對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防治效果”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并發表中華系列文章20余篇;另指導3項校級課題正在研究中。迄今為止,全科承擔局級以上課題7項,院級課題20余項。自建科以來,在中華兒科雜志、中華醫學雜志、中華圍產醫學雜志、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小兒急救等期刊發表論文近200余篇,其中近10年發表論文占半數以上。李寶愛、葉大勛參與《實用兒科學》的編寫。初桂蘭參與《婦產科疾病診斷治療學》新生兒章節及醫師考試指南新生兒部分的編寫。
四 教學與人才培養
兒科擁有優秀的醫療隊伍和高素質的教學人才,作為天津醫科大學教學醫院,從天津醫學院成立之日起即承擔兒科臨床的授課、帶見習和實習任務,很好地完成了5年制、7年制、8年制和成人教育學院教學任務,2000年又承擔了天津醫科大學國際學院的英文授課任務,培養了大批的國內外醫學人才,目前為天津市唯一培養兒科博士生(博士生導師為初桂蘭教授)和主要培養碩士生的基地。已培養碩士研究生32人,現有在學研究生6人。由初桂蘭教授擔任主編,劉戈力、張秋楓擔任副主編,組織編寫了天津醫科大學國際學院的英文教材,劉戈力作為副主編參加了5校兒科學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兒科學的編寫。田迎春、劉戈力曾先后獲天津市優秀教師稱號。兒科教研室也被評為天津醫科大學優秀課程教研室。初桂蘭教授曾多次赴美國、瑞士、日本等國學習訪問,銀壽春、仝志強分赴美國進修,選送姜麗紅參加亞太內分泌學習班,加強了國際間的交流。同時,選派醫生2次參加全國新生兒學習班、3次新生兒呼吸機使用學習班、并多次選派醫護赴北京、上海等地進修,提高了各級醫護人員的水平。初桂蘭、張秋楓、劉戈力編寫了首屆《全國執業醫師考試指南》。
五 學術交流
李寶愛主任、葉大勛主任、初桂蘭主任、劉戈力主任、張秋楓主任分別擔任天津兒科學會委員、常委、副主任委員。初桂蘭教授、畢道濯為圍產醫學專家委員會特聘專家,初桂蘭教授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審專家。劉戈力主任為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十四界委員,兒科學會內分泌、代謝學組成員及中國實用兒科雜志編委,每年度在天津市兒科學會學術會議進行數次學術交流和講座,近幾年來,多次參加國內和國際兒科學術會議,楊菁巖主任醫師、鄭榮秀副主任醫師、倪曉燕醫師曾先后在國際會議上英文宣讀論文,并有數十篇論文刊登在大會匯編上。
門急診介紹:
急診24小時應診,設有急救室、輸液室、注射室
門診每日上下午設有普通門診和專家門診
周六上午設有兒科內分泌?破胀ㄩT診(診治小兒身材矮小、甲狀腺疾病、肥胖、糖尿病、尿崩癥等內分泌遺傳代謝疾。
門診設有副治療室(開展智力測定和多動癥檢查、心電圖檢查、變應原和微量元素測定、霧化吸入治療等)
(隱藏科室簡介)